資料圖片
下周日,2014年度國考筆試將舉行。屆時,全國152萬考生將進行筆尖上的較量,爭奪1.9萬個飯碗,錄取率僅1.3%。
你知道嗎?公務員考試競爭激烈早在1931年就出現(xiàn)了。國家公務員考試網(wǎng)(http://www.chinagwy.org/)獲悉,《汪偽國民政府舊址史話》于近日出版,書中介紹了南京國民政府考試院的由來,以及考試院曾舉辦過的轟動一時的第一屆高等考試,也就是當時的公務員考試,全國近3000人報名,但最后僅錄取100人,淘汰率高達97%。
[考點]
當年在哪考試?
由于經(jīng)費緊張,“借”考場進行考試
整個考試院分為東西兩條平行的軸線,因此有東西兩個大門。東大門,即現(xiàn)在的市政協(xié)大門。西大門,即現(xiàn)在的市委市政府大門。
進去后,最惹人注目的是建于1933年的“明志樓”,也就是大門正對面的市政府大禮堂。據(jù)悉,當時明志樓就是公務員考試考場,樓中部原為兩個考場,東西各有一個考場。
而在1931年,由于經(jīng)費緊張沒有專門的考場,民國的第一次“國考”在原中央大學、南京中學(今東南大學、寧海中學)進行。
與市委市政府大院一樣,當年的考試院大門口也有警衛(wèi),不過警衛(wèi)并非荷槍而立的士兵,而是身著古典服裝、身佩寶劍的武士。
[考生]
當年誰能報考?
大學畢業(yè),均可應考,近3000人報名
1931年7月15日,南京國民政府考試院舉行了轟動一時的第一屆高等考試,也就是首屆公務員考試。
跟現(xiàn)在的國考一樣,民國公務員考試也十分火爆。據(jù)書中記載,當年的這場考試共有近3000人報名。因為只有南京有考點,因此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來趕考。比如,有從江西、湖南乘江輪趕來報名的,到岸后,住的地方還沒定,就先去報名。平均下來,每天有四五百人報名,因為人多,原定7月5日報名結束,后來又延長了5日。
什么樣的人可以報考?考試院規(guī)定“大學畢業(yè),均可應考”,即在公私立大學、獨立學院、??茖W校畢業(yè)的拿有畢業(yè)證書的大學生都能考。不過,當年的報考程序要比現(xiàn)在復雜得多,要經(jīng)過報名、體檢、資格審查等。
要考多長時間?
連考7天,凌晨4點就進考場
現(xiàn)在的公務員考試只有一天的時間,不少考生就抱怨國考是種煎熬。
相比之下,當年的民國公務員考試算是場“拉鋸戰(zhàn)”,考生們不僅要拼腦力,更要拼體力。
據(jù)記載,當年的那場考試從7月15日一直考到7月21日,每天早上4點齊集聽候點名領卷入場,遲到就不能進了,然后6點開考,每門考3小時,一天考兩門,在考場內每天要坐上6小時,一連7天如此。
[考題]
考哪些科目?
國文、法律、財政學等,還要進行演說
考試內容更是復雜,比如普通行政人員,要考12門,包括國文、民法、刑法、行政法、中國近代政治史、財政學、勞工法等;外交官領事官還有專業(yè)科測試,要考英語或法語。除了筆試,還有口試,考生要進行兩次或一次專題演說,每次以15分鐘為限,目的是測試這些人的口才、態(tài)度和擔任管理、領導工作的才能和經(jīng)驗。
考題如何保密?
出題人被“鎖”進屋里兩個月
無論是國考還是江蘇省考,出題人在考前都要封閉出題。當年的民國公務員考試也是如此。
書中記載,典試委員負責命題、閱卷等工作,由國民政府聘請,大部分是當時國內名流學者。而他們的名單事先是絕對保密的。在接到國民政府聘書后,各委員才集中到國民政府舉行宣誓就職典禮。戴季陶會親自將命題的場所加鎖,并用蓋有考試院大印的紅紙封條加封。從此之后的兩個月內,典試委員不能與外界接觸,專心擬訂試題。
同樣,廚師和工作人員也要與外界隔離,任何公私函電禁止投遞。一直等到考試結束后,正式發(fā)榜的日子,戴季陶會親自啟封開鎖,將這些關了兩個月的出題人放出來。
當年考題難嗎?
近3000人考試僅40人及格,無女生過關
由于考試命題內容偏難和評分標準偏高,最后通過筆試的人數(shù)少得可憐,最終及格的只有40人。當時的南京考試院院長戴季陶親自向國民政府申請,給考生普遍加10分,才勉強錄取足額100名。
這100人中,曾有工作經(jīng)歷的占到40%,平均年齡在27歲到28歲,據(jù)記載,這100名合格者中沒有一名女性。
其實,當時女考生有20人,經(jīng)過兩場試下來,還有12人挺著,本以為總會有一兩人及格,但最終還是沒人堅持到最后,全部名落孫山了。后來考試院分析,也許是因為女考生在競爭的勇氣、臨場的鎮(zhèn)定和多門學科的普遍應付上比男性差一些。
原國民政府考試院考場:“明志樓”
明年起,位于北京東路41號的南京市委市政府大院,北京東路43號的市政協(xié)大院將定期向市民開放。這兩個大院的前身是原國民政府考試院。
1928年,國民政府成立行政、立法、司法、考試、監(jiān)察五院。任命戴季陶為考試院院長。隨后,他率考試院籌備人員開始考察選址。
書中介紹,在風水寶地雞籠山(又名北極閣)一帶,戴季陶被這里旖旎的湖光山色所吸引,當即拍板,將考試院的地址定在這里。為此,周圍還進行了拆遷。建筑部門把武廟、昭忠祠及武廟西側的千倉師范、千倉山館及觀音廟會周圍形成的“大市場”一并征用,建成了東到珍珠河邊,西達雞籠山下的明清風格的古代建筑群,即國民政府考試院,而“明志樓”就是后來民國“國考”的考場。
